【上理封面人物】欧阳晨煜:笔耕不辍,为文字赋予力量

发布者:梁作甲发布时间:2019-09-12浏览次数:1194


在《青年博览》《知识窗》《杂文选刊》等省级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5万余字,更有多篇优秀文章被国家级期刊转载,还出版了2万字的个人作品集《西瓜烧酒》……在以万为单位的作品字数背后,是英语科技翻译专业的欧阳晨煜对文学创作的坚持。对她而言,写作不是一个个字词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赋予文字力量。“村上春树在文学评论和语言鉴赏方面对我产生了启蒙作用,文字是纯粹的、充满力量的,我们可以用笔书写出属于上理学子的社会责任感。”

在竞赛中点亮中国传统文化

大一时,欧阳晨煜突发奇想报名了一个文学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而她的参赛作品又正巧被一个杂志社的编辑看中,从此,她和文学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看似一连串的“巧合”成了她进入文学国度的契机,从大一到大三,她积极参与了各项国家级文学赛事,获得一等奖20余次,同时参赛作品还常在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中“亮相”。

回忆起参加文学竞赛的经历,她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烟火匠》。“烟火匠是我国传统职业,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学习制作烟火中实现梦想的故事。”为了搞清楚烟火匠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状态,欧阳晨煜查找了很多资料,还特地前往实地进行观察。这些扎实的准备为小说故事的流畅性铺下了基石,让《烟火匠》斩获了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新浪潮杯”首届全国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在文字中,欧阳晨煜倾注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她说,后续还将继续创作中国传统职业的系列稿件,“《烟火匠》就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作品,我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构思这个系列,希望用系列文学作品向大家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挑战中实现创意写作转型

宿舍、教室、图书馆,都留下了欧阳晨煜进行文学创作的身影,她也在不断尝试更多的创作类型。“我现在的写作重心正逐渐转向创意写作,就是与杂志社建立供稿合作关系,这需要按照杂志社编辑提供的选题来进行创作,在题材上、写作框架上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能够在既定框架里写出自己的风格,欧阳晨煜的文字也在一篇篇杂志约稿中实现了转型。她刊登于《青年博览》的文章《在人之间,才叫人间》,便是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发扬了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针对杂志编辑设置的社会啃老选题,我没有过多批判,而是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落点在啃老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其实这种类型的写作也增加了自己文字中的张力。”

欧阳晨煜还在积极参与文创工作,拓展文字的载体,为手账、胶带、广告等“定制”合适的文字。“文字不应该只存在于纸上剧场,也需要更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从第一次接到原创品牌的合作邀约开始,我就一直着力于文字的形式多样化,文创是文学重要的延展部分。”

在表达中担负青年作者的责任

不爱深度社交的性格造就了欧阳晨煜对文字的敏感。 “我有很多想说的话,也有很多想帮助的人,但我更喜欢用文字去表达我内心的一些想法。” 在她看来,文章要做到雅俗共赏,并且要注重语言。“故事每个人都有,语言才是核心竞争力。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保持纯粹,而不是为了点击量去写作。”

日复一日,欧阳晨煜不仅自己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也试图去影响更多的身边人,传播中国文化。作为校级文学语言研究专项“精研·借鉴·创作——优秀作家作品语言特色研究及借鉴”的负责人和首届青年文学高峰论坛青年作者代表发言人,她通过越来越多的故事鼓舞自己和其他青年文学作者积极投身青年文创建设。她的作品《熊猫,我不想再出国》,通过“熊猫”的故事道出了她希望将中国文化价值最大化的愿望。“作为一个青年作者,我想深度挖掘中国汉字的魅力,写出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欧阳晨煜说道。


文:沪江通讯社 莫小为

封面图:沪江通讯社 陈盈

文章链接:http://www.usst.edu.cn/2019/0911/c849a34339/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