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外院学院研究生进一步获悉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和趋势,了解实践中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好地结合学习与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实践创新意识,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特举办了“企业专家进校园”专业实践系列讲座。
笔译能力要求
10月20日下午2:30,外语学院于综合楼B402开展了“2020年‘企业专家进校园’专业实践系列讲座之笔译能力要求”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韩戈玲主持,主讲人为唐能翻译部主管罗彬丽。
首先,罗老师讲解了翻译过程中需掌握的翻译能力,其中包括忠实原文、术语统一、行文流畅、客户标准。讲解过程中,罗老师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其次,罗老师介绍了使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即理解源语言,熟练使用目标语言,掌握文本类型惯例的一般或专业知识,应用相关知识完成翻译或生成其他目标语言内容。通过翻译例句,同学们体会到了不同文本需要不同的翻译风格,同时增强了同学们辨识文本和受众的意识。
接下来,罗老师探讨了研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文化能力。通过“创生万象幕后为王”的例子,罗老师强调了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传授了专业的翻译技巧。
最后是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发言,询问翻译相关的问题,罗老师也积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现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AI时代的专业译员的发展
10月23号下午4:30,“AI时代的专业译员的发展”学术讲座于外语楼505开展。本场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韩戈玲主持,主讲人为我院著名校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主任李晓春。
首先,李老师回顾了自己从普通职员成长为华为翻译中心本地化项目负责人的心路历程,并结合时代的进步,介绍了翻译行业的变革。她强调,译员要提供最佳的翻译业务模式,从资源使用、技术服务到翻译流程,译员要始终秉持“顾全大局”的工作理念,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关键的是内容至上、用户至上。
其次,李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译员如何应对AI时代机器翻译对翻译行业的冲击。她表示:如今机器翻译使用范围扩展,机器翻译功能集成至周边系统,用户一触即用。但是,AI学习的素材,都需要人工收集和输入。因此,翻译从业者必须切实提高自身语言基本功,了解最新信息,熟知东西方文化差异,与时俱进,随时应对各种挑战。
最后,在提问环节,当有同学问到华为公司的应聘条件时,她着重强调:拥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至关重要,在提高自身外语水平的同时,切莫忽略对汉语的学习。讲座结束时,她还不忘给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尽责、尽力、尽心;第二,把握“电梯60秒”;第三,自我激励,选择快乐。
儿童言语语言障碍
11月10日下午6点,“儿童言语语言障碍”学术讲座于外语楼505教室开展。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韩戈玲主持,主讲人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听力语言科及耳鼻喉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言语康复教研室主任张庆苏。
首先,张老师介绍了失语症概念及特征,对语言和言语这两个重要概念进行了解释: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由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而言语则是语言的音声符号,是语言实现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是沟通的高效形式。
其次,张老师详细讲解了理解沟通交流中的语言,其中包括对话vs倾听、听觉vs言语、交流过程是闭合环路的过程、反馈是交流的必要条件、反馈形成了语言环境、言语存在于语言环境中。他还指出语言发展的基础受到三个因素影响:生理基础、社会互动准备、认知行为准备。
接着,张老师解释了儿童语言言语障碍,即儿童在婴幼儿至学龄前语言发展阶段出现的语言言语异常现象,还介绍了该障碍的特点及其临床表现。同时张老师也为同学们讲解了语言病理学的主要内容。
最后,张老师描述了常见语言障碍的诊断,包括口吃、特发性语言障碍等相关语言障碍。在讲座提问环节,张老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现场气氛良好。
“企业专家进校园”专业实践系列讲座内容充实,丰富新颖,不仅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实践要求、知悉行业发展前景,还为外语类专业学生注入了强心剂,将极大地鼓励同学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专业实践系列讲座更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同学们提高自我水平,更好地应对将来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