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张顺生教授和俞曦霞教授应邀参加“中国文学国际传播高层论坛暨《他山之石》与《中学西渐》新书发布会”并做主旨发言

发布者:梁作甲发布时间:2022-11-30浏览次数:400字体:

20221126日,“中国文学国际传播高层论坛暨《他山之石》与《中学西渐》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师范大学西部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以及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以“翻译中的中国文学”为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汇集了包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兰州大学、贵州大学等40余所高校100多名专家在内的1000多学者与会。

张顺生教授发言的题目为“理解与翻译——谈‘满地黄花堆积’的英译”。张顺生教授以林语堂、许渊冲、杨宪益、冰心、朱纯深、卓振英、王红公、唐安石、宇文所安等15名中外翻译家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中的“满地黄花堆积”的翻译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源自理解为例,有力地论证了乔治·斯坦纳“理解即翻译”这一命题,并从历史角度提出翻译应当考察原语的历史语境,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原语并更好地传递出原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

俞曦霞教授发言的题目为“当代英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研究”,演讲中俞曦霞教授对当代英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研究作了述评,认为,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大国的崛起,当代英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塑造经历了深刻变化,超越了西方传统中国人形象固有的两极化模式,展现出继承、批判和超越三个维度,并进一步梳理了国内外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希望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国形象逻辑话语体系提供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