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语用学学会会长Istvan Kecskes教授应邀来我院做专题讲座

发布者:乔馨谊发布时间:2024-11-05浏览次数:10

1031111日上午,美国语用协会会长、纽约州立大学Istvan Kecskes教授受邀在国合楼5楼报告厅为我院研究生作两场专题讲座——“跨文化语用学之语言观” “跨文化语用学与人机交互语用学”。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韩戈玲教授主持


首场讲座,Istvan Kecskes教授首先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相关研究理论。他认为跨文化交际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也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的语言定义。跨文化交际的重心从言语社团转移到交际个体,语言的创造性特征不再是乔姆斯基生物属性,而是拓延为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基于二语语言系统的混合语(Lingua Franca)使用。因此,跨文化交际框架和社交规范必须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共同构建而成,对于语言创造力而言,语境既有选择性作用,又有构成性作用。

 

 

本次讲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文化障碍和沟通解决策略,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发挥外语的社会交际功能,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交流。在讲座提问环节,Istvan Kecskes教授基于自身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经验,耐心解答在场师生的提问,并建议研究生要脚踏实地做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研究。

           

 

111日上午的第二场讲座主题为跨文化语用学与人机互动交际。Istvan Kecskes教授首先提出格莱斯语用学理论的缺陷在于其单语文化交际语境,指出新型人机交互的本质是虚拟的类人跨文化交际,聊天机器人需要投喂足够的社会文化背景信息,才能被训练得开展人机互动交际。他对比了跨文化交际与人机互动的四个共性,从三个方面——合作原则、共知基础及主体间性阐释人机对话的特点和策略。Kecskes教授指出,由于缺乏与人类的共识,聊天机器人仅仅可以进行对话合作,却不能开展行为合作。他认为共知基础对于跨文化交际和人机交互非常重要,阐明主体间性是有效的前提。通过ChatGPT4.0的人机交互实例,他认为聊天机器人的交流过程实质上是以人类为主导,AI接受、反馈信息的过程。因此,可以给予聊天机器人更详细的信息提示以建立共识基础,从而提高人机交流效果。

 

在问答环节中,Kecskes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研究经历,与师生进一步探讨中语言差异认知凸显与机器翻译等问题。两场讲座议题函括语言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反映当今语言学及翻译的前沿课题,为我院师生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